在中國,什么“嚇到”了福特CEO?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去年,美國福特汽車首席執(zhí)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訪問了中國。然而,此訪卻給他帶來了濃濃的“焦慮感”——福特在同中國汽車制造商展開的電動汽車競賽中正被拉開差距。
“福特CEO在中國被什么所嚇到?”這是《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9月14日所刊發(fā)的長文標題,文章稱,訪華后的法利告訴公司董事會成員,中國車企正以光速前進,在汽車上所使用的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與美國現有技術截然不同,且這些提供流暢數字功能的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正利用低成本供應鏈在價格上擊敗競爭對手,并積極向海外市場擴張。
在法利看來,這已經是一種“生存威脅”?!度A爾街日報》則稱,多年以來,特斯拉一直是那些想向電動汽車轉型的汽車行業(yè)高官的“焦慮感”所在,但如今隨著中國車企的迅速崛起,美國、德國和日本無不感到不安,就連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馬斯克最近都承認,中國汽車制造商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
短短幾年時間,比亞迪等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通過低價、高科技內飾和車輛的快速更新迭代,從曾經占據主導地位的國外競爭對手手中奪取了大量中國國內市場份額。如今,這個中國車企正在迅速向歐洲、中東和其他亞洲市場擴張。
而反觀美國,盡管汽車制造商們將電動汽車視為未來,但目前由于價格高昂和充電不便,電動汽車銷量增長放緩,導致部分購車者望而卻步。
文章回顧道,幾十年前,那時的福特和其他全球汽車制造商并不把中國汽車制造商視為“威脅”。上世紀80年代,中國向外國公司開放了汽車市場,多家合資車企應運而生。對于外國合資伙伴而言,中國本土制造商那時候大多扮演者“小兄弟”的角色。
后來,中國有條不紊地投資著一項計劃,即通過發(fā)展電動汽車來超越全球汽車制造商。到本世紀初,那些曾經搖搖欲墜的中國企業(yè),以及數百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已經開始生產外觀時尚、價格實惠的電動汽車。特別是比亞迪,去年銷售了超過300萬輛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幾乎是2019年的七倍。
2023年年初,法利在新冠疫情防控限制解除后首次訪問中國,他當時坐上了福特長期合資伙伴長安汽車的一款電動SUV的駕駛座上。過去多年來,長安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一直是一個表現平平的玩家,其市場份額徘徊在5%左右。
然而,這一次,熱衷于賽車比賽、對汽車了如指掌的法利駕駛著長安汽車在測試賽道上飛馳,而福特首席財務官約翰·勞勒(John Lawler)就坐在副駕駛座上,其他高管們則靜靜坐著,對長安汽車取得的成績感到震驚——駕駛體驗平穩(wěn)而安靜,車廂內飾高檔、科技感十足且易于使用。
“吉姆,這完全不一樣了?!眲诶赵谠囻{后這樣告訴法利:“他們領先我們了。”
文章介紹,法利訪華后不久,就將一些中國電動汽車安排運往密歇根州,供公司高管層和董事們試駕體驗,其中包括了小米、理想等品牌的汽車。在看到這些未來感十足、配備了強大信息娛樂系統(tǒng)和豪華座椅等功能的汽車后,法利強調,“達到中國標準將成為最重要的優(yōu)先事項”。
已擔任福特CEO四年時間的法利,是一個出了名的“汽車迷”,他認為,無論保護主義措施做得如何,中國電動汽車對歐洲和其他海外市場都構成了所謂“直接威脅”,對福特在北美的利潤引擎也構成了長期風險。
《華爾街日報》形容,在過去的18個月里,法利數次訪華,可謂是“謙卑之旅”(Humbling trips),收獲頗豐,這促使他改變了電動汽車戰(zhàn)略。訪華期間,法利目睹了比亞迪優(yōu)雅的工業(yè)設計,而其他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無論是乘坐品質還是高科技配置也都讓他感到震撼。
于是,法利決定將福特在中國的重心放在商用車上,而非在消費者市場與當地制造商競爭。此外,他的團隊也正探索與一些給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帶來巨大優(yōu)勢的低成本零部件供應商簽訂合同,并將福特的戰(zhàn)略重心轉向了小型電動汽車,而不是需要巨大且昂貴電池的大型皮卡和SUV。
今年6月,法利曾透露,福特預計將推出一款售價3萬美元(約21.8萬元人民幣)的純電動汽車,該車將在大約兩年半內實現盈利。他表示,預計這款新車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比亞迪等中國汽車制造商,以及特斯拉此前宣布的廉價入門級車型。
在新車的尺寸上,他表示,福特將把重點放在小型電動汽車上,而大型卡車和SUV,則將依舊以燃油驅動形式成為福特的利潤引擎。
相關文章
發(fā)表評論